轉眼2024年只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一年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是高速發展的一年,更是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年。所有身處中國市場的車企也都切身感受到,汽車行業殘酷的淘汰賽,已經悄然拉開了序幕。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連續5個月超過50%,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的競爭格局也日益復雜,在很多語境中甚至將兩者視為“對立關系”。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的宏大發展版圖中,合資企業與自主車企并非相互對立、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緊密相連、休戚與共的命運交織體。
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深度融合國內外市場,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尤其在汽車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正在經歷巨大變革的當下,車企不僅需要加速轉型升級,以技術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還需要積極通過全球化戰略開拓新的市場。對于自主品牌來說,這樣的新課題和新挑戰需要與豐田這樣的全球化品牌攜手并進,共同探尋新市場及新的增長點。而對于豐田這樣的跨國車企來說,中國市場無論是市場潛力,還是電動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均具有全球領先優勢,其智電轉型同樣也離不開中國市場和中國品牌。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早期參與者,入華60載的豐田在中國汽車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而今,豐田既是競爭者更是合作者,在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和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可或缺。
豐田的全球化啟示:做厚植本土的“長期主義者”
隨著行業內卷加劇,越來越多中國車企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海外市場成績,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少車企以“純出口”作為主要的海外業務,其發展模式和運營水平與那些多年深耕海外市場的跨國車企仍有著巨大差距。
對于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全球化征程的豐田來說,多年布局海外市場的出口經驗讓其深刻感悟到:銷量固然是衡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但比起成為“銷量第一”,更要成為“Best in Town”,要爭在所在地區做得最好,與當地社區很好地融合的企業。這不僅意味著其要和當地的產業鏈供應鏈緊密結合,更要對于當地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有著足夠的前瞻性。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豐田就開始在中國市場進行本地化生產、培養本地人才的探索。1981年,豐田“精益生產之父”大野耐一訪問一汽,指導建設兩條模范生產線,并巡回舉辦學習講座,掀起全國學習豐田精益生產方式的第一次熱潮。
到90年代,豐田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進程中再次加快了節奏,著手與中方合作伙伴嘗試構建合資企業,以實現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進一步拓展在華業務版圖,深度融入中國市場的產業生態與經濟浪潮之中。其不僅在中國建立國產化技術支援中心旨在推進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還在中國各地建立了經銷商網絡,為之后持續的銷售增長埋下了伏筆。在21世紀初,豐田兩家在華合資企業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正式成立。豐田也成為為數不多的在中國完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布局的跨國車企,與中國本土的上下游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命運相連。
在低碳轉型進程中,豐田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多元化用車需求,采取多路徑(BEV、HEV、PHEV、FCEV)的電動化戰略。在其看來,這一戰略既能更好地解決綠色轉型問題,同時也能兼顧轉型過程中既有產業鏈的持續發展需求。
除了在汽車業務板塊爭取做當地最好的企業,豐田更是在本土化探索中始終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與當地政府及機構合作,在綠色環保、交通安全、人才培養等方面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實際改善。針對近年來的老齡化社會課題,豐田還在國內大力推廣“福祉事業”以及與福祉車相關項目,除了開啟城市福祉車租賃業務、與本土網約車運營平臺探討約車服務之外,還與本地供應商合作開發生產了購入門檻較低的bZ3福祉車,讓更多特殊人群能夠自由出行。
在豐田看來,面對激烈的競爭,當大部分車企將擴大產能和擴大份額放到發展戰略中的第一位時,企業反而更應該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究竟該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不能盲目隨波逐流,失去自己的發展節奏和方向。
豐田之所以成為全球銷量領先的企業,恰恰并非唯銷量優先。豐田以區域及商品為中心的靈活經營策略才是真正的殺手锏。只有真正扎根于當地社會的土壤,建立人、車、社會的和諧發展體系,才能保證企業始終把握區域市場需求態勢,并保持全球穩定的產品品質及成本管理,實現可持續的成長與繁榮。在當前中國車企積極“出?!钡谋尘跋?,豐田的國際化之路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鑒。
面對新挑戰:構建“本土化”合作“新范式”
進入到智電時代,豐田的本土化步伐并沒有放緩,而是以更開放的合作姿態與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新路徑,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本土化攻勢。
在面向新時代的轉型中,豐田早已洞察到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也更加注重在中國市場的本地化研發和創新。早在2019年豐田就全面升級了在“產學研”各方面的本土合作,擴大中國朋友圈。近年來,豐田更是大膽跨界,與華為、騰訊等本土頭部科技公司合作,打破同行壁壘,與其他頭部自主品牌如比亞迪等展開深度合作,在產品研發、創新技術的開發與落地等方面展開“反向合資”模式的新探索,不斷將新的技術成果融入到本土研發的產品中,用中國智慧和優勢資源加速自身的智電轉型,讓中國市場真正成為驅動力去反哺全球。
無論是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宣布與騰訊集團在AI大模型、云、數字化生態等領域開啟戰略合作,還是與小馬智行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首期計劃導入千臺規模的鉑智4X自動駕駛出租車,或者是與Momenta聯合創建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都展現了豐田正在以更廣泛、更緊密的本土合作方式,快速擴展企業發展的新格局。
在廣州車展上,豐田帶來了其電動化、智能化等前沿技術的最新結晶——鉑智3X和bZ3C車型,搭載豐田和Momenta合作研發的智駕系統,可實現L2++同級端到端全場景高階智駕,這也是豐田品牌全球首次搭載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重要嘗試,更一舉打破了合資品牌沒有高階智駕系統的印象。
一系列面向本土化的研發也使得豐田能夠在技術前沿保持敏銳的洞察力。中國市場依然是豐田最重要的市場,更是豐田深耕智能化技術的重要“試煉場”,從中國出發,反哺全球。豐田正憑借著與時俱進的本土合作創新為跨國車企提供新的范式。
合資并不代表“過去式”,“豐田之道”依然值得學習
大型企業的發展通常呈現出“S型曲線”的特征,即經歷快速發展、增長放緩,甚至調整與轉型的不同階段。增長快慢變化往往不僅取決于外界因素變化,更和自身的戰略調整和應對方式有關。因此評判一家企業不能僅僅觀察某個時間節點的市場表現,更應當看到其如何應對周期性的挑戰以及如何厚積薄發積累強大的勢能。而豐田在華戰略的不斷調整以及兩大合資伙伴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的全面提速也體現了其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和長期主義的發展韌性。
在過去,豐田是最早與中國汽車市場建立緊密鏈接的跨國車企之一,豐田精益生產方式至今深深影響中國汽車行業。在入華六十載歷程中,豐田不僅與中國本土供應商建立起緊密且龐大的全產業鏈上下游體系,更是與合作伙伴打破傳統模式,構建起以本土自研為核心的智電時代合作新范式??梢哉f,豐田早已和中國汽車產業形成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自己人”。
而在如今的全球汽車市場中,豐田多年穩居全球銷量榜首的位置,依然是成功的典范。盡管跨國品牌在中國市場普遍承壓,但豐田的逆周期增長以及長期穩健的盈利能力依然值得各家車企業深入研究和學習。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下,合資和自主更應該攜手并進,迎接汽車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
憑借著智電新勢能的不斷積蓄、技術硬實力的持續增強以及對市場趨勢精準敏銳的洞察,可以預見,豐田也將在新合資時代孕育出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