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的傳統燃油車年代,大眾汽車主要靠兩款產品締造了它的成功故事:高爾夫和甲殼蟲。而在接下來的電動化時代,大眾需要第三款產品,以在未來繼續造就它百萬量級的銷售神話。在這個背景下,大眾ID.3誕生了。這款新車基于大眾自主開發的MEB電動模塊化平臺打造,但開發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德國狼堡的工程師們顯然低估了制造一款高電壓純電動車的復雜程度,要讓一個精于傳統機械制造的老牌車廠,在一夜之間精通如何為電動車提供軟件,這并不現實。
● 本文作者介紹
本次量產版大眾ID.3的搶先試駕撰稿人Juergen Zoellter完成,大家可以稱呼他左岳德或者老左。作為在汽車媒體行業從業超過三十年的德國資深記者,他還擁有豐富的GP大獎賽以及拉力賽駕駛經驗。
在首批發售的30000輛First Edition限量版ID.3上,其256個控制模塊中的兩個模塊還未能被激活,其中一個是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大畫幅抬頭顯示器,它可以把信息投射至距離約10米外的焦平面上,而另一個缺席的模塊則是對于蘋果及安卓智能手機的功能整合。它們將會在2021年通過軟件升級的形式被激活,也就是說這些功能的硬件其實早已就緒了。
●大眾ID.3靜態回顧
交代完ID.3目前的大致狀態,我們還是先來簡單回顧一下該車的外觀、內飾。大眾ID.3已經在國內亮過相,相信很多朋友對其造型設計還是有著很深的印象,相比以往大眾的傳統燃油車而言,ID.3足以給人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該車定位為緊湊型車,但從車身比例可以看出來,其具備純電動平臺應有的優勢——前后懸短、乘坐空間最大化。
大眾ID.3內飾設計簡潔,同時層次感十足、線條豐富的中控臺,以及各種多邊形的設計元素又使車內看起來并不死板。該車外觀已經有了夠多的創新,來到車內,仿佛又走進了一個新世界。
前排的座椅剪裁得體,坐上去十分舒服。盡管ID.3的長寬和大眾自家的第八代高爾夫十分接近,但它的車廂明顯要寬敞不少,這得益于無中央通道的設計,以及增加至2765mm的長軸距。
以往大眾給很多中國消費者留下的印象都是“套娃”,不光外觀“套”,內飾也“套”。但看到ID.3后,我想屏幕前的你應該已經改變了對大眾的認識,最優化的乘坐空間、簡潔的內飾、科技感十足的多邊形儀表,無一不讓人眼前一亮。
2
大眾ID.3動態試駕
●量產版ID.3道路試駕
踩下剎車踏板,將液晶儀表右方的擋位旋鈕擰至“D”擋,松開右腳,ID.3便開始前進了。在電動機工作的細微聲音伴隨下,我們開出一小段距離便馬上感受到了它順滑的動力表現:響應敏捷且后勁十足,而且毫無換擋所帶來的動力中斷,這就是電動車的魅力所在了!
我們重新回到駕駛的話題上,ID.3所能提供的優秀行駛品質,甚至讓那些全新高爾夫8的鐵桿粉絲們重新陷入沉思。我們駕駛的這輛車以一臺最高功率204Ps,峰值扭矩310N·m的永磁同步電機驅動,驅動輪幾乎不存在打滑的情況,即使激烈加速也絲毫不會發生扭矩轉向:ID.3是一輛后驅車!就如向甲殼蟲致敬一般。
因為ID.3在地板下方安裝了動力電池,所以其坐姿會比高爾夫8要高一些,車頂也相應變得更高,這本應會增加它在彎道中的側傾,但事實上并沒有:在后橋上,和電機以及單擋變速箱融為一體的全新多連桿后懸架,與同樣是全新設計的前懸架協同工作,為ID.3提供了足夠的行駛舒適性和抓地力。功率電子單元也位于后部,而12V電氣系統、空調壓縮機以及熱交換模組則處于車頭位置。
LED技術讓Klaus Zyciora所說的成為了現實:ID.3不僅以格調滿滿的“眨眼”燈光來迎接或送別車主,內飾的多彩LED燈光組合也可以配合多媒體系統與車內乘員互動。
這款在配置上性價比很高的First Edition首發版本售價約40000歐元(德國售價,約合人民幣32萬元),而高配版本車型售價約50000歐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自2021年起,可自由選裝配置的車型起售價會在3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當然售價是不封頂的,例如將在2021年末推出的頂配ID.3,“身懷”超過300Ps動力以及四驅系統的它肯定會不便宜。
視線回到國內,除了進口版大眾ID.3外,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還會將ID.4進行國產。在前者體系下,該車或將被命名為ID.4 X;在后者體系下,該車將沿用ID.4的命名。相信在上海安亭工廠以及MEB模塊化平臺的幫助下,我們未來會見到更多國產版ID.系列車型,想必大眾的電氣化戰略會很好地奏效。
總結:
我們一直說,大眾ID.3定位和高爾夫相似,要做平民車型、大眾車型,但還有個殘酷的事實是,大眾汽車正在把資源向ID.3傾斜。高爾夫呢,以最新的第八代高爾夫為例,它似乎并沒有達到很多車迷的預期,也許并不是大眾沒有能力將它做到更好,而是ID.3誕生了,品牌要向電氣化轉型,資源傾斜了。也許屏幕前的你就是高爾夫鐵桿粉絲,也許你對第八代高爾夫有些許失望,但別絕望,也許大眾全新的純電動產品會讓你找到另一個方向。
大眾集團努力地想要在2025年前占據世界電動車市場的頭把交椅,集團旗下的各個品牌都以不同的電動模塊化平臺作出了回應,大眾汽車以MEB平臺打造出了它的首款產品ID.3。至此,大眾還并不是一個電動車品牌,而且在未來的很多年內也不會是,目前汽車產業的盈利方式主要還是來自于內燃機汽車。這場電動化的巨大轉變能否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ID.系列是否能獲得成功。在這方面,大眾還將面對很多的挑戰。